山东省公司德州作业区: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
通讯员牛伟超 吴昭 报道
5月14日至17日,国家管网集团山东省公司体系审核第一组对德州作业区开展了全要素体系量化审核,打通审核“最后一公里”,实现“安全检查”向“体系审核”转变,切实为作业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今年以来,德州作业区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理念,严格执行安全管理“零”距离、安全检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拖延的“三零”模式,努力做到全年“零缺陷、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
责任须到位安全管理“零距离”
“一旦发现违章必须及时制止,如果存在安全问题必须停工,并说明停工原因。作业区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要及时沟通,加强合作,保证此次施工顺利完工!”在鲁宁线齐河段与京台高速交叉迁改保护工程特级动火作业现场,开工前的安全课必不可少。
一直以来,作业区严抓责任体系落实,自上而下逐级签订全员安全环保责任书,细化分解责任指标、从严实施责任追究,以“安全管理零距离”为抓手,坚持把安全教育、风险管控、责任落实等安全工作关口前移到施工一线,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展安全喊话,提示当天涉及吊装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以及动火作业任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检查安全防护、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求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野蛮施工、冒险作业、违反安全规定等违章违纪现象。在作业区主页上新增曝光台页面,定期分享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当月历史事故案例等内容,学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对照曝光的问题开展举一反三,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教育“零距离”。
同时,作业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走动式管理和现场检查制度,坚持深入施工一线,对安全重点监管项目及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安全动态,解决实际问题,严控安全风险,实现责任落实“零距离”。
严控不松劲安全检查“零盲区”
5月10日至5月12日,作业区管道专业人员到沧州管理站,开展管道安保工作检查,加强管道线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管道安保工作质量。
大量的安全生产实践经验证明,安全检查是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作业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所辖作业单元开展常态化检查。坚持用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不但要查生产设备装置、器械,还要查管道巡护情况;不但要查生产隐患,还要查摆思想隐患;不但要做好平时和重大节假日检查,还要做好恶劣天气时段的检查,真正使安全检查不留盲区和死角,使安全隐患无处藏身。通过经常性、持续性地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外管道风险是安全生产防控重点,作业区常态化开展管道外检测和线路风险排查,打通巡护通道,严控第三方施工风险,按照“一种风险 N种措施”管控要求,开展现场全覆盖、全过程专项监督检查;并配发断线报警器、巡检记录仪,推动无人机巡护,组织落实技防措施,提升外部风险防控能力。
重查更重治隐患治理“零拖延”
5月1日,齐河管理站得到第三方施工信息反馈,现场确认发现此部位存在光缆盘余且为竖向盘缆,第一时间组织对竖向光缆进行了沉降,并在光缆上方铺设2块盖板,安装1处光缆测试夹,消除管道风险隐患。
作业区紧盯特殊时段、特殊地点和关键环节,对管辖区域管道、站场进行全面管控,对查出的问题立行立改。期间,以“隐患曝光制”的形式,在作业区内需平台上新增曝光台页面,定期分享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当月历史事故案例等内容,督促岗位员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的同时,学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对照曝光的问题开展举一反三,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对不整改或谎报整改的,严格考核,有效解决了工作中只注重查而疏于治的问题。
今年一季度,作业区组织全员对2023年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重新识别与评价,辨识出各类风险44项、隐患9项,形成了2023年风险和隐患两张清单,并对每一项风险制定了防范措施,同时按照业务科室分工,对重大风险制定专项管控方案,较大级以上隐患制定治理方案,通过HSE管控一体化平台进行过程管理、跟踪督办;严格落实重大安全环保风险领导挂牌督办机制,牢固树立“有作业就有风险、有风险必受管控”的理念,提升“风险识别、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三种能力,精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是反复性、多变性的工作。德州作业区坚定“一切风险都可以控制、一切违章都可以杜绝、一切隐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信念,把每天都视为安全工作“零起点”,全员参与,全方位着手,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在每个岗位、风险规避在每项工作中、隐患消除在每个环节,向本质安全目标不断迈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公司德州作业区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