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报警器工作原理
184 2025-03-27
用于防盗报警的工具最多的大概要数红外线报警器了,既然是红外线报警器那必然会用到红外线技术,那它是如何利用这一技术达到报警的功能呢?
准确的说红外报警器有两种工作模式:
主动式
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构成。其中,发射机包括电源、发光源、光学系统等组成部分,在电源的作用下,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光束,经光学系统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接收机包括光学系统、放大器、光学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等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并经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器分析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就是利用发射机发射红外线,而接收机接收红外线来工作的。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形成了一条红外警戒线,在正常情况下,发射机发射红外线,而接收机接收到稳定的光信号。而一旦报警器防范区域内有人入侵时,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接收到的不再是稳定的光信号,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经分析处理后传送至报警控制器,使之发出报警信号。
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具有很远的防范距离,是被动式红外线报警器防范距离的十几倍,目前已有广泛应用。
被动式
被动式红外线报警器是根据对外界红外能量的探测来判断是否有人移动的。人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释放波长约为10μm的红外线,这种红外能量不同于周围环境中的,一旦报警器在其防范区域内探测到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线,分析处理后便会发出警报信号。
分析处理的过程是这样的,人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首先通过菲涅尔滤光片进行增强,增强之后聚集在红外感源(一般采用热释电元件)上,而热释电元件一旦接受到人体红外线,温度便会发生变化,并释放电荷使得电荷不守恒,在电路中一旦检测到这种情况便确定有人入侵,产生报警信号。
任何有温度的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射量越大,当有人进入红外探测范围内时,其所发射的红外线会被报警器接收到,当超过报警器的报警量时,会自动接通电路报警。
红外线报警器的优点是相当多的,但是缺点也有不少,在了解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优化这种设备。懂得这类原理也是很重要的。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